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金昌  >  永昌县

知行合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2020/07/28/ 15:34 来源:每日甘肃网-金昌日报 记者康艳 实习记者韩淇

知行合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金昌日报记者 康艳 实习记者 韩淇

  每日甘肃网7月28日讯 据金昌日报报道  以城带乡、“黑牦牛带白牦牛”、大户带小户……我市注重发挥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脱贫能力的作用,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组织开展各类特优产业文明实践活动,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真帮实扶 助脱贫

  永昌县红山窑镇山头庄村村民陈开锡勤劳、朴实,一直在学习养殖技术,想靠养牛致富,但苦于没有资金。2015年,他在镇村干部的鼓励下申请了8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专心发展养殖业。“从县上到村上,干部们一直鼓励帮扶我发展养殖业。我家能够脱贫致富,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各级干部的真帮实扶。”日子越来越有盼头,陈开锡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不仅是各级政府真帮实扶,我市还统筹发挥各级各类文明单位的“头雁效应”,引导文明单位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工作,帮助贫困村改善基础条件、提高贫困群众致富能力。

  市文明办联合省级文明单位金昌监狱,为永昌县城关镇赵家庄村两户喜迁新居的困难群众送去了帮扶物资。市文明办向农户赠送了电视机(中央文明办“电视进万家工程”配送);金昌监狱出资2万元,为农户购置了沙发、床等家具,购买种羊,并资助改建院墙、厨房。

  省级文明单位永昌县税务局组织39名干部参加帮扶工作,一对一帮扶红山窑镇马家坪村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干部们通过宣讲惠民政策、推广“五小”产业、介绍务工信息、提供生产生活物资等形式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好事。

  以大带小 促发展

  永昌县城关镇赵家庄村组织党员、种养大户、致富能手参加产业扶助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黑牦牛带白牦牛”产业援助文明实践活动,让“黑牦牛”(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通过技术培训、结对防疫、分享销售渠道等方式带动“白牦牛”(规模较小、能力较弱的养殖户)发展。

  今年52岁的徐正文原来是赵家庄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名副其实的“白牦牛”,如今他已经是有名的“黑牦牛”。“原来在外务工收入不稳定,我就想养羊。正好村上开展‘黑牦牛带白牦牛’产业援助文明实践活动,我就积极申请贷款,向养殖大户取经开始养羊,现在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以上。”徐正文说,作为村里的“黑牦牛”,要带其他的“白牦牛”走上致富路。

  赵家庄村村委会主任黄培江告诉记者,村上会不定期举办一些培训,让农户都来学习实用技术;养殖户之间也会相互交流经验,“黑牦牛”带动“白牦牛”共同发展。

  活动开展以来,赵家庄村养殖小区由起初的12户发展为现在的52户,2019年小区饲养羊1.1万只、牛7500头、信鸽4000羽、肉鸡6000只,实现销售收入4410万元,户均收入11万元以上。

  在赵家庄村养殖小区的辐射带动下,全镇建成养殖暖棚819座,发展30只以上规模养殖户520户,吸纳带动周边农户就业达100余人。

  永昌县新城子镇农林场村,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以“大户”带“小户”,大力发展高原夏菜产业。在种植大户带动下,吸引了很多在外务工村民返乡,以100至200亩为单位种植高原夏菜等农作物,建设家庭农场。

  “现在村上没有闲人,大家种菜的种菜,务工的务工,收入稳定,生活水平提高了,幸福指数也高了。”新城子镇党委副书记石忠武说。

  以礼待人 见文明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市涉农旅游业蓬勃发展,农家乐、观光采摘等休闲方式受到游客欢迎。农家乐(民宿)行业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展示窗口。

  为提升农家乐(民宿)从业人员文明礼仪素养,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旅游业发展,2019年5月20日,市文明办联合永昌县委宣传部、城关镇党委、赵家庄村党总支和金昌市天昊职业培训学校,在永昌县城关镇举办了农家乐(民宿)从业人员文明礼仪培训班,86家农家乐(民宿)负责人及服务人员参加了培训。

  赵家庄村党总支组织开展“交流学习、互借互鉴、共同提升”乡村旅游文明实践活动,邀请专业人士对全村50余户农家乐进行礼仪培训,提高了农家乐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以勾家羊肉馆、西罗马民俗文化旅游公司等优质经营主体为标杆,组织农家乐从业人员学习经营理念、服务标准,以本地农产品为依托,研究推出具有永昌特色的美食品牌,助推乡村旅游业提档升级。

  “通过交流学习,我们详细了解了如何妥善解决经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力求做到让客人满意。”赵家庄村河西生态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秦燕霞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