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金昌  >  金昌市

张祯:退伍不褪色 为民办实事

 2019/04/03/ 09:49 来源:每日甘肃网-金昌日报

张祯:退伍不褪色 为民办实事

  每日甘肃网4月3日讯 据金昌日报报道  “他是绿洲源上的一颗星,先后获得‘金昌市劳动模范’‘甘肃省劳动模范’‘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复退军人’等荣誉称号,还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是绿洲源上的一把火,在勤奋创业、带领乡亲致富的同时热心公益、回报桑梓,为改变家乡面貌挥洒着一腔热血。”

  “村里人都说,张祯是个大好人。他致富不忘乡亲,有着与生俱来的乐善好施的心性……”

  在网页上搜索张祯这个名字,会出现很多关于他的报道。3月26日,记者带着好奇心来到永昌县清河敬老院采访。

  敬老院内十分安静,也很干净。不一会,就听赵登庆院长说张祯来了,记者闻讯向张祯走来的方向望去。他身体壮硕、戴着眼镜、头发又黑又浓,穿一身西装。走近一看,他眼神很温和,给人一种十分亲近的感觉。

  “以前,我是专门做农机的,我自己亲手制造的‘勤奋牌——起垄全膜施肥联合作业机’还获得了名牌产品称号呢。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我的这些小型农机逐渐退出市场,我也就不干这个了。”张祯说。

  1980年,高中未毕业的张祯应征入伍,在武警新疆交通部队服役5年,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荣立三等功。1985年,退伍回来的张祯开始了自主创业。     

  “卖爆米花、卖蔬菜,还卖猫娃子,反正那时候很自由,挣点钱回来后可高兴了。”想到往事,张祯忍不住笑了。

  提起当初为什么会想到要建敬老院,张祯说,主要是考虑到永昌县朱王堡和水源两镇的老人数量较多,老人们需要一个安逸的地方养老。

  “清河敬老院是公助民建性质的,当时政府不仅在政策上给予了支持,还给了490万元的资金支持。张总自己投资了3600万元,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的乡镇敬老院。”说起张祯,敬老院院长赵登庆称赞不绝。

  清河敬老院共有300多张床位,现入住90位老人,其中大多是五保户。每间屋里有电视机、沙发、茶几,床头还有智能呼叫器。屋子不大,但充满了温馨的家的感觉。96岁的李淑仁老人坐在沙发上,不一会,老人62岁的儿子吕仁就把晚饭——清河中面条和凉拌西红柿放在她面前了。

  “我的老母亲来清河敬老院有一年了,我最近空闲了就过来陪陪她。她在这一日三餐都不重样,吃的、住的都挺好,院里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照顾她,还有很多老人陪她,我挺放心的。”吕仁告诉记者说。

  朱王堡镇流泉村境内的流泉滩是金昌市八大风沙口之一,风一吹,沙子可以行进十几米远,庄稼没办法种,好多农户没办法住都搬走了。种树种草防风固沙,成了世代流泉村村民们难以了却的心愿。

  从2013年开始,张祯拿出自己的积蓄,又从银行贷款,在荒滩上兴办林场,他不顾家人反对,和雇请的民工吃住在荒滩上,打井挑渠、平田整地、架电引水、种树种草,一干就是5年。

  “三台推土机同时开工,将沙子推平,再在沙子上浇水,将沙子固住……”“我家里人那时候着实不同意,都说治沙治了这么多年都没治住,你再去肯定是浪费钱……”

  如今,林场里种植了8个品种50万株苗木,占地面积3000亩的沙漠林场已成型,成为流泉村一条防风固沙的绿色长廊,保护了附近5000多亩耕地不受风沙侵害,每年为当地农民带来经济效益100多万元。昔日黄沙肆虐的荒滩被彻底“治服了”,圆了几代人“把沙丘变良田,让荒滩穿绿装”的梦想。

  张祯领着记者一行去往流泉村沙漠林场,远远就看见密密麻麻成行成排的白杨树笔直地挺立着,风一吹,它们似乎紧紧地抱在一起,守护着这片土地。

  阵阵风吹过,张祯不由得感慨道:“如果没有这片树林,我们根本就站不住,我们的头上肯定全是沙子。”“这里的夏天和秋天特别美,尤其夏天来的人特别多。”

  说起下一步的计划和打算,已58岁的张祯表示,要继续做好这些事情。这几年来,他除了建设敬老院和林场,还在镇上建起了幼儿园,为村里修道路、建广场,还帮助过很多贫困群众。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