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金昌  >  社会民生

回村吃顿家乡饭

 2024/08/04/ 10:59 来源:金昌日报 吴玉琴

  □ 吴玉琴

  晨曦透过窗前苞米穗织成的帘,黄的苞米连同红的绳结一起泛着耀眼的光,映入睡意未消的眼。拨开“玉米帘”,繁密的小菜园楚楚动人,清风拂过,心里漾起一阵阵涟漪似的欢喜与期待。

  清晨的太阳升起,一院子都是清凉的暑气。日色一寸一寸高,阴凉一寸一寸短,浓郁的香味从宽敞而明亮的厨房溢出。一双略显粗糙的手娴熟地从柴火灶上的大铁锅里取出煮好的玉米、南瓜和土豆。那是我姐姐的手,她熟练地剥掉玉米皮,将玉米棒一个一个摞起来小山样摆在圆盘中间,围着玉米周边密密地铺了一圈煮到开花的土豆,土豆外圈摆了一层黄澄澄的南瓜,像极了一朵三色月季盘中绽放。姐姐偏着头,微调了一下玉米南瓜的角度,便将这艺术品端到桌前。我迫不及待地拍完照,飞速一手拿苞米,一手拿南瓜送入口中。轻轻一咬,玉米醇香鲜嫩,南瓜绵甜软糯,我细细品味,不忍下咽。这彻彻底底的味道回荡在口中,虽不及大餐厅的精致,但这才是家乡的语言,独属于这西北小城盛夏的味道。

  和姐姐去掰苞米,田野翻起一片绿油油的波浪,令人触目即感明净清凉。一大片枝蔓葳蕤的胡麻地,淡雅素净。胡麻花像一群紫色的蝴蝶,随着优美的节奏时而振翅,时而敛翼,在我的心上时栖时飞。

  太阳走到头顶时,姐姐说:走,回家做你最爱吃的羊肉面条。

  高筋小麦面粉,适量食盐,和成面团,反复揉搓,置放醒面。醒一会再次揉匀,擀成薄薄的圆形面饼,切成大约三寸长、二分宽的面条,撒上干面粉搁置。锅里放油烧到七成热,放入葱姜蒜爆香,加入提前切好的羊肉丁,翻炒至变黄,加适量调料,加萝卜丁炒软倒入提前煮好的羊肉汤,兑上足量的清水,等烧开后下入黄米、土豆,文火煮一会,等待时机下入面条,待锅沸面熟,撒上碎碎的香菜和蒜苗,色香味十足,出锅。从进门到饭菜上桌,姐姐一刻没停地忙碌。她面目宁静,笑容质朴,动作专注,某一个细微的动作里透着妈妈年轻时的影子,流动着醉人的温暖。

  盛夏的正午,一抹抹绿色在村庄摇曳低回,一方方小菜园挂满了清秀灵动的姹紫嫣红。院落当空,遮阳棚下摆一小桌,就着明媚的阳光,温柔的清风端起碗,夹一筷送嘴里,浓郁的汤汁将面完全包裹住,浸润了羊肉香味的土豆、萝卜软烂醇香,面条的劲道、黄米的软糯、在牙齿和舌尖跳跃开来,一碗面吃出了层次分明的丰盛气象。配上自家腌制的清淡小菜,平凡人世的温暖,尽在这一碗家常小面。

  夜幕落下,即将踏上归程。姐姐的厨房再次锅气氤氲,用一锅香喷喷的牛肉粉汤当作村庄与我道别的话语。莹白透亮的棱形粉块、鲜嫩的小白菜、醇香的牛肉、晶莹的粉条汇集在这小小的碗中,暖暖饮下。暖流流入胃中,姐姐的叮嘱和牵挂也一并流进心里。带上成箱的蔬菜瓜果,挥手同村庄告别。几声羊叫宽厚绵长,小狗亲昵地在裤脚蹭来蹭去,炕头上花猫的咕噜声和姐姐的叮嘱一样让人安心。小院重归空荡,但温暖早已存留在彼此心中。寒暑不休,光阴逐流。我终于明白,不管路程远近,不论负累多深,回村吃顿家乡饭,是每个游子内心最朴素的期待。这是烙在我们心头的清甜烙印,是始终不变的亲情守望。

  时光如风,吹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在尘世的风霜和时光的沧桑里,我们早已丢失了最初的自己。无论身在何处,无论生活顺利还是艰难,一碗家乡风味的人间烟火,一句拐着长音的家乡方言,永远勾勒着一缕独属于我们的缱绻回忆,在漫长的岁月里温暖如初。回村吃顿家乡饭,如沉重的光阴突然生出了翅膀,我低低过活的日子便轻盈了许多。

免责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每日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