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金昌  >  县区聚焦

永昌:绿油油的冬小麦

 2024/06/13/ 09:30 来源:金昌日报 记者 于渊 冯亚杰 屈冰

永昌:绿油油的冬小麦

  记者 于渊 冯亚杰 屈冰

  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是典型的春小麦种植区域。这几年,为了尽量降低夏季高温干旱对粮食作物的不利影响,通过农技部门试验示范,我市的种植户们也开始尝试种植冬小麦。冬小麦在金昌越冬情况如何?记者来到永昌县寻找答案。

  刚刚入夏,各类农作物生长迅速。在永昌县东寨镇的一处高标准农田上,绿油油的冬小麦像绿色的地毯向远处铺展延伸。

  金昌干旱少雨,尤其是夏季用水高峰期粮菜争水矛盾突出。为了实现错峰用水,农技人员选取合适的冬小麦品种在永昌县试验推广。冬小麦的成熟收获期比春小麦要提前15至20天,这样就可以错开小麦生长的关键需水期,有效缓解集中供水矛盾。冬小麦收获后,可为高原夏菜等经济作物的复种争取到时间。

  眼下,永昌县东寨镇的冬小麦已经完成孕穗开始灌浆,正是需水量最大的时段。当地种植户采用的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实现了对小麦的精准滴灌,有效破解了“卡脖旱”。

  永昌县种植大户张琰忠告诉记者:“现在的地表面看着是干的,但是我们已经把滴灌带浅埋在地表下2到3公分,通过滴灌渗出来的水,直接就渗到小麦的根部,水和肥料的利用率都提高了。”

  今年,我市种植小麦2.3万公顷,其中以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种植1万公顷,冬小麦种植面积达到533公顷。一株株冬小麦茎秆粗壮,已经长到了成人膝盖的高度。如果在此时,让机械进入地块喷药施肥,就会压倒茎秆、损坏麦穗。为了实现喷一次药,就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的目的,确保小麦增产,当地种植户普遍采用大型无人机进行“一喷三防”作业,不仅将损失降到最低,也大大提高了管护的效率。一台无人机一天就能完成33公顷的喷药面积。

  “现在冬小麦进入灌浆前期,需要防病防虫,水肥也要跟上,给以后的高产创造条件。我们最近也开始用无人机‘一喷三防’,里面加了杀虫剂、杀菌剂、调节剂,也有一定的抗旱作用,同时滴水的时候也跟进了肥料,保障灌浆顺利进行。”张琰忠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