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金昌  >  县区聚焦

金川区:天生炕村的“共富工坊”有奔头

 2024/06/13/ 09:30 来源:金昌日报 记者 运主伦 蒲瑞华 李峰

金川区双湾镇:天生炕村的“共富工坊”有奔头

  记者 运主伦 蒲瑞华 李峰

  5月28日,小满刚过,一场恰如其分的降雨滋润了金昌大地,也为繁忙的农时带来些许休憩与宁静。在金川区双湾镇天生炕村的“共富工坊”里,新建的厂房已经投运,20台缝纫机整齐排开,十多名女工正脚踏缝纫机紧张地加工着吨包袋。

  “今天下了雨不能去地里干活,就来这边做工。”村民方慧英一手转动缝纫机轮,一手移动着布料,动作麻利干练。“这活不累,离家又近,不去地里干活的时候,来这也能挣钱,对我们农村妇女来说确实不错。”

  为打开农村产业发展之“锁”,进一步促进农民更好发展,去年2月,天生炕村便开始探索让村民“共富”的路子。在了解到目前金川集团公司和永昌县河西堡化工园区对吨包袋的需求日益剧增这一信息后,天生炕村结合本村优势,选定了吨包袋生产加工作为主营业务,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通过“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运行模式,和甘肃诚泰公司签订了代加工合同,在天生炕村敬老院建立起“共富工坊”,吸纳剩余劳动力和低收入农户就近就业,形成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新机制,打造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共富工坊”新模式。

  “我们现在有25个岗位,正在对有意向来工坊做工的村民进行免费培训,并按照5元每件发放计件工资,熟练后一个人每天可以挣150到200元,还能根据个人时间灵活安排务工,有效增加了村民收入。”天生炕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毛怀清告诉记者,“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年产吨包袋20余万条,产值3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就业群众每年增收4万余元,村集体每年可增收20余万元。”

  村头小车间,就业大宝藏。今年4月,新建的天生炕村“共富工坊”正式开始运行,不断吸引着本村和周边有就业愿望但难以走出家门的农村妇女,来到这里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实现务农打工两不误。双湾镇龙寨村村民魏玉梅对此颇有感慨:“这里给我们农民提供了家门口打工的机会,环境好,工作没有季节和时间限制,每天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对老百姓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实惠!”

  看着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毛怀清知道,这条路选对了:“我们将不断完善工坊基础功能建设,提高工人生产效率,积极对接市场,将吨包袋加工打造成天生炕村的一项强村富民的稳定产业。”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