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金昌  >  县区聚焦

永昌:泥土里长出“金萝卜”

 2021/08/19/ 09:20 来源:金昌日报 记者 韩 淇

泥土里长出“金萝卜”

  金昌日报记者 韩 淇

  “直播间的朋友们,这是我们新上市的水果胡萝卜汁,不仅香甜可口,还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和矿物质,赶紧下单抢购啦!”“我身后就是胡萝卜种植基地,货品都是当天采摘当天发货”……位于永昌县焦家庄镇的永昌县聚和蔬菜保鲜有限责任公司内,主播闫慧正在直播带货该公司新上市的水果胡萝卜汁。

  几天之后,这些新鲜的胡萝卜、胡萝卜汁将会通过专业的冷链物流,运送到成都、重庆、西安、深圳等地,成为千里之外食客口中的安全食品、饮品……

  好品质带来好收益

  平川山峦相间,戈壁绿洲相连,永昌独特优越的地形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胡萝卜。气候冷凉,农作物病虫害少;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含沙量适度……在这样的环境下生产出来的胡萝卜口感好,品质优良。产品不仅占领了当地市场,而且凭借质优价廉远销北京、广州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成为“甘味精品”中的耀眼名片。

  早在2011年,永昌县焦家庄镇村民赵先明便注册成立了永昌县聚和蔬菜保鲜有限责任公司,承包当地土地1060亩,种植水果胡萝卜,并带动周边农户种植8600亩。

  2012年,“永昌胡萝卜”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赵先明以此为契机,组织农户按照《永昌胡萝卜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实现胡萝卜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2012年11月,“聚和”牌胡萝卜荣获甘肃省农产品交易会金奖。近日,“永昌胡萝卜”还取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证书。这也是我市首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了全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的突破。

  目前,胡萝卜种植已经覆盖永昌县东寨镇、城关镇、焦家庄镇、朱王堡镇、水源镇等乡镇,种植面积达2000公顷,年产量120000吨,总产值达到1.2亿元。

  胡萝卜变身胡萝卜汁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

  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就是要通过地标农产品的品种培优、品牌打造、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助力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赵先明的侄子赵虹翔加入胡萝卜经营。

  “年轻人嘛,思维活、点子多,公司发展也需要不断注入新活力。”正如赵先明所期盼的,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赵虹翔萌生了生产水果胡萝卜汁的想法,一来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二来能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业链。

  “聚和”蔬菜公司并不是永昌县第一家生产销售胡萝卜汁的企业。之前,在永昌市面上销售的胡萝卜汁,因汁水粘稠、口感不佳和受众偏少,并未能长足发展。

  经过前期办手续、研发、试饮等,今年7月6日,第一批红色和紫色两种颜色和口味的水果胡萝卜清汁正式上市。其中紫胡萝卜汁口味清新,花青素含量高,能提高血管延展性,避免胆固醇堆积。

  “胡萝卜汁不仅大大增加了胡萝卜的附加值,带动了农民增收,也进一步增进和拓宽了永昌胡萝卜的产业深度、产品广度和未来产业链条。”永昌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特色产业中心负责人张永华说。

  走“网路”上“云端”

  好产品也需要好销路,销售渠道拓宽了,产品才能打开市场。

  “以前我们主要是走线下销售,但是随着网络、物流的日渐发达,线下销售的销路和销量都受到限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赵先明说。

  2018年底,“聚和”蔬菜公司开始做电商业务,在拼多多、一亩田、惠农网等网络平台开展农产品互联网上销售业务。2020年赵先明和赵虹翔注册成立了甘肃聚合优鲜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赵虹翔专门负责运营管理水果胡萝卜网上销售业务。

  “现在我们在各个平台有十几家店铺,销量都比较稳定,胡萝卜平均每天能卖300多单,水果胡萝卜汁能卖100多单。”赵虹翔说。

  乘着直播行业迅速崛起的东风,作为90后的赵虹翔也成为了农产品线上销售中的弄潮儿。每天下午6点到晚上10点,赵虹翔聘请的主播便会同步在抖音、快手、拼多多等平台直播。直观地看到产品的色泽、品质,了解产品的功效,然后根据需要一键下单,这些步骤,消费者只需要在一个直播间就可以完成。

  去年1月至11月,“聚和”公司胡萝卜销售总额达1740万元,销售胡萝卜5200多吨,其中在拼多多、一亩田等电商平台销售600多万元,约1560吨。目前,新上市的胡萝卜汁线上销售也日趋火爆。

  “下一步我们打算生产销售胡萝卜稠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对于胡萝卜产业的发展前景,赵虹翔充满信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