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产业兴起来
——永昌县城关镇赵家庄村发展变化纪实之二
产业兴旺,是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永昌县城关镇赵家庄村“两委”班子对此有着清醒认识:“没有产业何来收入,没有收入哪来小康?”
要致富,选对路。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赵家庄村“量身定制”,闯出了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之路,明确提出打造“3条产业链”(养殖示范区链、高原夏菜种植链、农家乐乡村旅游链)的目标,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一
过去,光秃秃、无人问津的永昌县城以南2公里外的南山滩,这几年成了赵家庄村村民眼中的“香饽饽”和“风水宝地”!
2015年,赵家庄村二社党员黄克运和村民赵开福最早开始在南山滩发展养殖业。几年来,在一批批像黄克运这样“黑牦牛”的带动下,赵家庄村养殖小区由起初的12户发展到现在的52户。
一社村民徐正文2013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些养殖大户和村干部建议他在养殖小区建个养殖场。村上协调信用社给他贷款15万元建场,当年养羊40只,3年后超过150只,年纯收入12万元。2016年,全家实现了脱贫摘帽。
目前,赵家庄村养殖小区羊存栏达1.1万只,黑牦牛和白牦牛存栏近8000头,信鸽4000羽,肉鸡6000只。全年出栏肉羊7000只、肉牛4900头,产品远销青海、宁夏、四川等省区,实现销售收入约4410万元,直接经济收益574万元,养殖户户均收入11万元以上。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64元。
赵家庄村养殖小区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其影响力与日俱增。在该养殖小区的示范带动下,全镇已建成养殖暖棚819座,养殖牛羊30头(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达520户,吸纳周边农户就业达100余人。
二
时值冬日,与棚外草木凋零的自然景象相比,周福庆日光温室内种植的蔬菜郁郁葱葱,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
赵家庄村三社村民周福庆,可说是该村发展日光温室种植的“第一人”。11月24日上午,记者在他的种植大棚里看到,鲜嫩诱人的油菜已可采摘;新定植的黄瓜苗已长到约15公分高,赶春节即可上市,卖个好价钱。
赵家庄村党总支副书记黄培江介绍:“早在1994年,周福庆就开始发展日光温室和露地蔬菜种植,第二年就带动三社8户村民种植蔬菜,1996年又带动六社11户村民种植大棚蔬菜,一直种到现在。目前,全村有日光温室大棚25座,全村4500亩土地中的4300亩流转给种植大户,发展露地蔬菜。”
近年来,赵家庄村稳步推进以娃娃菜、西兰花、青笋、土豆等为主的露地蔬菜种植,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今年又建设8万立方米高位水池一座,铺设滴管4000亩,一次性流转全村土地4300亩,土地租金每亩上涨100元,户均增收1000元,实现土地劳务输转收入140万元,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
永昌县人大代表、赵家庄村村党总支书记杨永俊,平日里乐于到田间地头及村民家中去转转,了解情况。他随身带一个小本子,将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
“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腰包鼓起来!”根据群众愿望,赵家庄村“两委”一班人果断决策:利用赵家庄村毗邻县城和骊靬大道的地理优势,将村民自住的平房改建成羊肉馆,发展农家乐餐饮业。
近几年,赵家庄村依托骊靬景区和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农家乐特色餐饮项目,集中建设羊肉馆57家;引进旅游企业2家,建成农业采摘园1处20亩、联栋大棚6座,种植樱桃、火龙果、草莓、人参果等苗木,让游客体验自选自摘自食乐趣;充分利用老校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结合地方文化传承和民俗特色,打造地方民俗特色主题包厢7个,民俗展馆1个。以上项目带动周边村民劳务输出200余人次,人均增收达1.5万元。
相关新闻
- 2020年11月02日王富民在永昌县调研时强调 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2020年07月28日知行合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 2020年07月16日金川区“天炕之品”:电商赋能乡村振兴
- 2020年06月03日永昌县加大督查考核助力乡村振兴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